搜索
新闻动态Banner

彭舒妮:种一园“桃李”,开一隅繁花

时间:2023-04-08浏览:来源:本站

星霜荏苒,居诸不息,光阴的箭射中一个又一个落日,光阴年岁亦如日历般被一页页地翻过。正值青春的“黄金时代”,悲欢离合远在地平线之外,眺望才是主要姿态。有人说,青春是阳光炙热的奔跑,是大雨滂沱的伫立,更是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干霄凌云的锐气、横冲直撞的勇气。青春的命题,答案有千百种,青春的样子该是如何,又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让我们走进彭舒妮的“桃李”世界,感受她炽烈澎湃且繁华盛放的青春。

彭舒妮,2019年毕业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现任湖南省浏阳市金刚镇专业技术岗数学教师及教务主任。她有着强烈的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学技能过硬,并始终恪守师德,履职尽责,扎根基层,勤恳敬业。所以从2019年踏入教育行业以来,她已经在各类数学课堂评优和教学竞赛中荣获“特等奖”及“一等奖”;在2022年度年荣获“浏阳市人民政府嘉奖”,并于同年被评为金刚镇“教学质量先进个人”和浏阳市乡村骨干教师。她在春光灿烂之时,不断整饬自我,摸索教学之道,不断编织着深根心中的教师梦,可谓“炊烟一缕,陋室一间,桃李万千”。

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成为教师,是我的初心和梦想。”彭舒妮梦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于是沉潜于海,考取了那张教师资格证书。她明白这不仅仅是一张证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有梦即追,有理想即闯,萤萤之光,终汇成璀璨星河。此后的她一方面踔厉奋发,以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另一方面始终保持敏锐,捕捉教师招聘信息,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此后的某一天,一则家乡小学招聘数学老师的信息映入她的眼帘,服务家乡和从事教师职业的组合,无疑对她充满了诱惑力。

2019年9月,走出大学的她到了初试锋芒之时,她择乡野而弃繁华,只为那满园“桃李”。她更是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的号召,通过层层选拔,回到家乡浏阳大瑶镇汇丰村的一所乡村小学开启教师职业生涯。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荒漠,可以开掘井泉的。”这句话在彭舒妮身上得到印证。向着远方的崇高理想奔涌时,她是幸福的。当她真正站上三尺讲台,面对台下50多双眼睛的注视,激动又紧张。起初讲课难免生涩,但她明白这是成为教师的必由之路。初心与梦想皆在,是鲲鹏就要展翅于九万里高空,彭舒妮自信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就,都应该饮水思源,应当记住自己的老师为他成长播下最初的种子。”当今社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仍有一批身处贫困山区但却渴求知识的孩童们无法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2021年,彭舒妮调入金刚镇南岳国辉完小,学校地处浏阳南区边陲山冲南岳村,在“双减”背景下,课改的内容、形式、方法正在向纵深发展。在学生不参加学科培训班,家长不参与检查作业,不能大量布置作业,不能频繁考试的情况下,要想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这对彭舒妮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作为一名有新观念新思想的青年,彭舒妮深知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和管理理念对这个学校起到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她非常谨慎而又细致地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吕如玉曾说过:“金科玉律真师范,化雨春风入我庐。”彭舒妮把握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她结合自身的经验和与时俱进的观点,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历能力这一目标放在首位,不仅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邹金宏曾说过,“每天创新一点点,是在走向领先,每天多做一点点,是在走向丰收,每天进步一点点,是在走向成功。”彭舒妮深知,如果想要帮助学生和学校更上一层楼,自身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假如自己不努力,懈怠了工作态度和质量,就不能为学校带去更多的贡献和更好的教育资源。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彭舒妮对标先进,积极参加浏阳市26届教师课堂评优竞赛活动。但是因为学校规模较小,外面好的观念和意见并不能及时传进她的耳朵里,所以她不辞辛苦,自发邀请各学校的数学骨干教师进行评课,根据评课意见反复调整教学过程,有效地改进了教学课堂。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凭借在课堂评优竞赛活动中的出色表现,赢得了浏阳市教科所,浏阳市众多名师的一致好评,荣获金刚镇特等奖,浏阳市一等奖。

彭舒妮的成功绝不是偶然,是无数个讲台下堆积的粉笔灰,是笔记本上一次次修改的印记,又或是每个属于她自己火热的凌晨,灯光下她孜孜不倦的背影,都见证了她的努力,这些碎片汇聚在一起,拼凑成了如此鲜活而又真实的她。

践行十九大精神,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而一名好老师的基本标准是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彭舒妮在基层工作近三年,始终不忘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初心,用自己的行动体现着教师的使命与担当。在这里的第二学期,彭舒妮便接任了教务主任和扶贫专干的职位,她秉持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念,将爱渗透进教育和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踏上了“三尺讲台”。

杨杨同学家庭特别贫困,母亲因意外事故丧失行动能力,且每月需大量药物治疗,奶奶年迈体弱多病,妹妹尚且年幼,父亲在患有基础性疾病的情况下,在照顾母亲之余还得靠在花炮厂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的开销,但是生活的苦难没有压垮这个12岁的小女孩,她乐观开朗、品学兼优,各科成绩名列前茅,每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老化、破旧的房子里到处贴满了她的奖状。彭舒妮了解情况后,通过多方争取,帮助她申请了评优名额和助学资金,还鼓励她认真学习,相信知识定能改变命运。杨杨在她最灰暗的时刻遇到了彭舒妮,遇到了她人生第一盏照亮她道路的明灯。

同样彭舒妮在基层扶贫工作中,充满琐碎和艰难,学校精准扶贫送教上门一个重度脑瘫儿童,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他,而彭舒妮每周都会去他的家里看望,为他制定详细的康复训练教案,为他进行康复训练。在不断的努力下,这个孩子渐渐地能够认识身边的人,同样在学校里,有20多位建档立卡贫困户,彭舒妮为他们建立了档案,给予他们关心和生活上的帮助,她只是个95后的年轻人,却在基层的历练中不断成长,用自己的真诚和行动感染着周围的每个人。

师爱是一种无私的爱,师爱是一种博大的爱,师爱不仅包含了一个学生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待,还是教师个人职业道德情操的真实体现。一位好的合格的教师,会既爱自己的职业,又爱自己的学生,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让孩子们在爱的哺育下健康快乐地成长。著名教育家孙云晓在著作《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中提到,“人之所以成为人,离不开真爱,世界之所以成为世界,依赖于真爱。”只有在孩子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才是人类真正的希望所在。彭舒妮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做到了用爱去关注每一个孩子,用爱的慧眼去发现,用爱的思想去挖掘,用爱的行动去实现,时时刻刻用爱的语言去感染孩子们,给他们注入前进的动力。